各方都想成为“领头羊” 无人机运营规模化道阻且长

快递物流2019-01-15 18:37:37

各方都想成为“领头羊” 无人机运营规模化道阻且长

京东京东物流在广安同时开通了三条线路的无人机飞行路线,“过去由于地势限制等原因,有时直线距离很近的配送站,需要快递员花费半天时间才能够把货物送达。无人机则能够大大降低这部分的配送成本,保障配送安全,进而提升用户的购物体验”。

2019年开年就在无人机方面动作频频的远不止京东。

1月3日,顺丰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已通过议案,同意公司通过下属全资子公司深圳顺丰泰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顺丰泰森)及SF Holding Investment Limite在境内外发行不超过等值人民币160亿元(含160亿元)债务融资产品。据消息显示,有近4亿元将用于布局无人机、智慧地图等领域。

1月9日在广州保利博览馆举行的2019微信公开课上,作为腾讯智慧零售合作伙伴,永辉云创联合亿航智能携2款物流无人机,展示了空中物流配送解决方案。

在无人机领域的布局,各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但归根结底,应该还是通过加码科技投入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以在市场占据或稳固自己的“江湖一席之地”。那么无人机领域的加码投入究竟能否借此开启一个全新的配送时代?看似“曲高和寡”的无人机,各方要想成为领域内的“领头羊”,还应该做出哪些有益的尝试及探索?

运营规模化“道阻且长”

以顺丰无人机领域的布局为例。2018年3 月 27 日,顺丰控股发布公告称,子公司江西丰羽顺途科技有限公司荣获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颁发无人机航空运营(试点)许可证,成为国内首家获得运营许可的无人机企业。根据规定,顺丰物流无人机可在全国批准的空域内、合规的运行规范下,进行商业化运营。

但有证可行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据资料显示,民航局规定了飞机起飞重量大于116公斤的话,需进行适航认证,目前无人机的适航认证还没有相关标准。不难看出,这张飞行许可证目前还是在试行阶段,尚存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拿承运重量规范来说就直接影响到其配送方式的多样化,因此要想形成规模化的商业运营,顺丰还是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的,其他物流企业也如是。

技术成熟化“困难重重”

近年来无论是无人技术还是其他物流科技的高速发展,物流行业有目共睹。但回归现实,我们可知的绝大部分无人机依旧处于飞行测试阶段,在技术方面,无人机自身还是有许多难以突破的问题。比如电池续航时间、荷载能力等等。许多企业对于物流科技的投入成本过大,特别是无人机领域,技术又难在短时间有所突破,加之无人机的适用受限于许多外部因素,其中包括天气因素、地势地形、空域环境等,其成熟化还有待行业及企业开发。

场景适用化“最难突破”

先来看两条近期新闻。

新闻1

英国伦敦希斯罗机场1月9日称,此前受无人机干扰而一度停滞的机场业务已恢复正常。目前,英国军方和警方均已介入调查该起无人机干扰事件,机场方面也表示将全力配合调查。

当地时间1月8日下午,伦敦希斯罗机场附近发现一架可疑无人机,随后机场飞机起降被迫暂停约1小时。这是伦敦机场近1个月以来第二次受到无人机的干扰。去年12月19日,伦敦盖特威克机场因发现空管区内有无人机飞行而停航超过36小时,造成数万名旅客滞留。

新闻2

《华尔街日报》报道了澳大利亚乡镇Bonython居民的投诉。从谷歌剥离的无人机送货公司Wing在那里开设了门店。Wing正使用无人机进行测试,配送日常生活必需品,如食品杂货、硬件和非处方药。镇上的人们把Wing 送货无人机的声音比作“链锯爆炸”,导致一些居民在户外呆的时间更少,以及人们的严重焦虑。

从上述新闻我们可以看出,无人机落地试用也引起来了部分“反感”。无人机在大城市的飞行配送也阻力重重,加之城市的快递数量与日俱增,对于无人机配送的需求势必会增大,双方矛盾下,无人机的运用场景还是大大受限的。但试想,无法于城市应用,只完成特殊环境下的配送场景落地,想借此实现规模化生产、大批量落地、商业盈利、配送结构调整的物流企业可要好好想一想了。

实际“困难重重”,却依旧受到物流企业青睐的无人机,未来市场前景还是不言而喻的。有人认为,无人机配送,是通往下一个物流配送时代的入场券,这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趋势。

目前,国内头部物流企业,除了顺丰、京东之外,菜鸟、美团也纷纷加码投入、发力布局、抢占无人机市场高地,这一领域的竞争也会愈演愈烈,那究竟各方应凭何杀出重围,成为无人机领域的霸主呢?

拼技术

当前各家物流企业在物流无人机的布局总体来看并无过大差异,关键比拼的还是无人机研发的技术。无人机技术受限于外部、内部两个条件,所以既要维持无人机自身的续航、荷载能力,同时将人工智能技术等运用使其更加稳定,又要考虑到适用外部条件的硬件、技术调整。越来越多的新型科技出现,如北斗卫星定位系统、5G时代的来临,对于无人机领域无疑注入了强劲支撑也为其稳定运行、高效配送提供了又一层保障。技术是硬道理,毕竟物流科技还是要拿“内功”说话。

抢场景

无人机在大城市的运用还受到多方限制,但农村应用场景的落地还是有较大发展空间,尤其是同镇物流。一个方面是农村各地地理环境的特殊性,物流无人机分摊下来的平均成本远低于现在人力成本+油耗成本;另一方面是国家政策对于农村地区的监控少。因此,各方发力的重点或将是农村配送市场,抢占其潜在市场的巨大用户。

点对点

建立点对点的直送网络,减少无人机的转运次数从而降低成本或许是无人机发展瓶颈的一个突破口。虽说无人机未来前景可期,但对于无人机的资金投入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毕竟各个方面都需要巨大的前期投入。因此,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如何降低无人机的投入成本以及找到盈利的方向是目前面临的难题之一。企业通过与当地政府合作,采取优惠策略来吸引政府关于直送点基础设施的建立,相对于竞争对手来说能让无人机更有机会减少无人机的转运次数,从而减少成本,为后续发展“松一口气”。

多方支持

无人机从生产研发到最终落地适用,都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包括国家政策、民意、环境、秩序等等,新生事物的出现必然会带来一系列问题,社会多方予以支撑与宽容,才能将其发展送上一个崭新的高度。企业也应征求社会各方意见,让无人机发展之路,更和谐,更具价值。

物流无人机的应用不仅仅是物流行业内的大变革,其更是推动第四次零售革命到来的动力之一,无人机的投入使用也将为用户带来更便捷、高效、良好的收货体验。对于许多物流企业来说,物流无人机是其甩开对手的机会,但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就要看其“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