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快递数据,清晰勾勒出中国物流行业正在经历的一场“反内卷”大考。监管措施和局部提价让包裹量的增速放缓,单价下降幅度收窄,行业竞争从“拼命打价格战”逐渐过渡到“拼效率、拼服务”。
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
八月快递行业收入 同比增长4%,达到 1190亿元人民币;
单价仍同比下降 7%,但降幅比过去有所收窄,说明定价权正在逐步回归。
其中,圆通、申通等“通达系”企业已经显现出初步受益迹象,而行业的整合和转型,也在同步上演。
申通:收购蛋鸟,切入高端快递
7月25日,申通快递官宣以 3.62亿元人民币收购蛋鸟物流 100% 股权。
蛋鸟是谁?
专注高品质快递和逆向物流,服务于天猫、淘宝等核心电商平台。2024财年净利润 2000万元,日均包裹量超过 400万件。
收购意义?
申通日均包裹量约 7000万件,蛋鸟的加入预计能带来 约6%增量。更重要的是,它让申通在“高端优质快递”这条细分赛道上抢得先机。未来不排除继续拓展同城配送和快商业务。
一句话总结:这桩收购不仅是生意规模的扩张,更是 供给侧改革+反内卷政策红利 下的一次战略升级。
安能:停牌背后,零担龙头的转型阵痛
9月18日,安能(9956.HK)因涉及港交所《收购及收购守则》公告事项而宣布停牌。
安能是零担市场的头部玩家,每天能处理 4.5万吨货物。今年上半年货运总量同比增长 6%,达到 680万吨,增速较去年18%的高点明显放缓。
这背后,折射的是零担行业整体面临的 增长瓶颈与竞争再分配。安能如何借助资本动作突破困境,值得关注。
顺丰:以量取胜,领跑行业
相比之下,顺丰八月交出了一份耀眼的成绩单:
包裹量:同比大增 35%,达到 14.1亿件 ——创下四年多来的最高增速,几乎是行业平均的 三倍;
收入:快递包裹业务收入 187亿元,同比增长 14%;
市场份额:单月提升 1.5个百分点,达到 8.7%。
不过,顺丰的平均单价(ASP)也从去年下降了 15%,到 13.27元。原因在于其积极拓展价格更低的电商快递(ASP仅约 2元/件)。这是一种 以价换量 的策略,但结果是整体收入增速依然跑赢公司此前设定的 10%复合增速指引。
在国际业务和供应链管理方面,顺丰依然承压:
八月相关收入 61亿元,同比下滑 8%;
全球货运市场波动、海运价格下跌是主要拖累。
但亮点在于:跨境电商物流和国际快递业务的增速抵消了部分下滑。顺丰展现了在动荡市场中快速调整的适应能力。
行业观察:反内卷后的三大趋势
定价权逐步回归 —— 单价降幅收窄,意味着行业“价格战”的烈度下降。
头部企业分化 —— 顺丰凭借规模和效率继续领跑,申通等通过收购和差异化竞争寻找新空间。
国际化承压但机会并存 —— 全球供应链波动带来挑战,但跨境电商正在提供新的增长点。
投资者怎么看?
摩根大通报告中对物流企业的观点如下:
继续增持:顺丰控股(A/H)、京东物流、中通;
维持中性:韵达 —— 其在监管和竞争下风险回报较为均衡。
一句话总结:快递业正从“拼价格”走向“拼质量+拼效率”,顺丰领跑,申通追赶,行业大洗牌才刚刚开始。